中国在国际关系的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开始将自己的词汇带入其中。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词汇源自希腊语和拉丁语,用于描述和解释西方历史上常见的权力结构,从。中国学者现在正在积极挖掘中国的历史经验,以开发新的术语,既适用于他们自己的过去,也适用于不断变化的现在。
不同的历史需要不同的词汇。三千年来,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词汇,与它在东亚世界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相得益彰。中文中“中国”一词的字面意思是“中央国家或诸国”(中文中没有复数词形变化),因此产生了“中央王国”这一诗意的绰号。因此,中国不是汉朝的土地或秦朝的帝国,而只是位于中间的国家。
但中间是什么呢?中文中还有一个独特的术语:天下,字面意思是“下面的天空”,但更地道的翻译是“天下”。天下有时被用来表示“世界”,但它实际上是指“一个世界”,即一个世界体系。古代中国历史学家知道在中国边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些地方(如印度、波斯,甚至罗马帝国),但他们并不认为这些地方是“他们的”世界,即中国天下的一部分。
对于历史学家王赓武来说,天下描绘了一个开明的国度,儒家思想家和官员将其提升为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国度,这些价值决定了谁是文明人,谁不是文明人。” 它在西方最接近的对应概念可能是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概念,这是一种特殊的天下,不仅通过共同的基督教信仰,而且通过参与共同的仪式联系在一起。我们也可以谈论波斯战争前爱琴海的古希腊天下,或以婆罗门传统为中心的古印度天下。
中国与其他天下主义候选国的区别在于,其他国家都是暂时的,而中国的天下主义似乎是永恒的——至少在中 银行数据 国融入以西欧为中心的现代世界体系之前是如此。从历史开始直到 1644 年明朝灭亡,中国一直是东亚天下主义的中心国家,即小写的“中国”。两千年来,中国文化一直是东亚文明的母体和尺度。这种模式直到以前孤立的中国天下主义融入更广阔的全球化世界后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