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Solve china dataset issues with shared expertise and innovation.
Post Reply
Bappy10
Posts: 274
Joined: Sat Dec 21, 2024 3:45 am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Post by Bappy10 »

同样,欧元也是基于意识形态的政策的产物,而没有得到经济分析的支持。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政治家呼吁欧洲建立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其中包括温斯顿·丘吉尔、法国总理爱德华·赫里欧和阿里斯蒂德·白里安、德国政治家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和康拉德·阿登纳。
结的愿望,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以及最终的欧盟相继成立,这些组织都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欧洲领导人认为建立货币联盟的时机已经成熟,并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 年)承诺在 90 年代末建立欧元。

从贸易和商业一体化到货币联盟的飞跃是基于意识形态,而非经济原因。经济学家警告 企业主数据 称,欧洲并非“最佳货币区”,并暗示这样的货币联盟不会成功。已故德裔美国经济学家 Rüdiger Dornbusch 将美国经济学家在欧元问题上划分为三个阵营之一:“这不可能发生。这是一个坏主意。它不会持久。”

历史经验还表明,先于政治联盟而建立的货币联盟,如拉丁货币联盟(1865-1927)和斯堪的纳维亚货币联盟(1873-1914)注定会失败,而后于政治联盟而建立的货币联盟,如18世纪的美国、19世纪的德意、20世纪的德国则更有可能取得成功。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货币体系各种安排均未持续太久,也表明欧洲货币统一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当然,认为 20 世纪 90 年代采用欧元是个错误,并不等同于建议在 2014 年放弃欧元。德国纳税人有充分的理由对支持经济较弱且经常在财务上不负责任的邻国的成本表示不满。然而,德国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作为欧洲最大出口国的地位。如果德国发现自己脱离欧元区,使用新的、更昂贵的德国马克,德国的繁荣将受到威胁。

关于爱尔兰饥荒的应对措施和采用欧元的决定,我们可以说,它们是出于意识形态而非经济原因。这些以及过去 200 年里的其他事件表明,经济政策永远不应基于经济意识形态,而应基于冷酷无情的经济分析。

理查德·S·格罗斯曼是美国康涅狄格州卫斯理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也是哈佛大学定量社会科学研究所的访问学者。他的最新著作是《错误:九大经济政策灾难及其教训》。他的个人主页是RichardSGrossman.com,他的博客是UnsettledAccount.com,您可以在 Twitter 上关注他@RSGrossman。您还可以阅读他之前的 OUPblog 文章。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