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已经活跃且跨学科

Solve china dataset issues with shared expertise and innovation.
Post Reply
Bappy11
Posts: 477
Joined: Sun Dec 22, 2024 9:30 am

一个已经活跃且跨学科

Post by Bappy11 »

自 2011 年德国科学与人文理事会呼吁扩大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虚拟研究基础设施[1]以来,虚拟研究环境 (VRE) [2]一词在提案和项目描述中频繁出现。自专业学科首次提出需求[3]至今,几乎没有任何正常运行的 VFU 得到生产性使用。只有 TextGrid [4]可以被视为一个示例解决方案,因为似乎涵盖了 VFU 的所有必要功能,从数据收集到工具和长期存档[5] 。关于项目为何不经常使用该工具的调查仍在进行中。相反,通常开发内部系统[6]或在不同地点提供单独的模块。[7]尽管有 DARIAH [8]和 CLARIN-D [9] 等举措,但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似乎并不存在 能够共同发展形成 VFU 的通用系统。

2011 年,德国科学组织联盟的“虚拟研究环境”工作组定义:

»虚拟研究环境(VRE)是一个工作平台,它使不同地点的几位科学家能够同时不受限制地开展合作研究活动。从内容上看,它可能支持整个研究过程——从数据的收集、讨论和进一步处理到结果的发布——而从技术上看,它主要基于软件服务和通信网络。虚拟研究环境是现代研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0]

科学委员会希望“全新的问题”能够“对知识获取做出重大贡献”,特别 阿尔及利亚电报数据 是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这不仅指数字人文学科,而是指整个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然而,如果看一下Baßler / Karczewski自2009年起提出的要求以及Stäcker自2013年起的总结[11],德国研究这个学科似乎还远远没有达到研究质量的提高:基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转向,Baßler / Karczewski希望拥有一个包含所有相关文本的数字档案,但不进行任何标记,因为在他们看来标记和索引已经过时了。相反,重点应该放在搜索档案上,以生成命中列表。但是,相关的搜索查询应该能够保存和扩展。直观的操作也是不失去工作热情的条件之一。然而,出现的问题是,保存的搜索是否至少与标记文本非常相似并且也过时了。标记的优点是研究结果直接合并到文本中并立即可供所有人使用,而没有上下文的已保存搜索查询最初是难以理解的,并且可能也没有结果。此外,如何在未标记的文本中搜索不正确的名称(例如,文本仅包含›G.‹ 表示歌德,或›我的妻子‹ 表示海伦·冯·诺斯蒂茨)?规范化、删除缩写以及纳入和处理外语文本是实现所需处理的绝对必要的先决条件。Baßler/Karczewski的文本似乎表明,纯粹从事模拟工作的研究人员不想或不能使用电子文本的机制,因为这些程序还不够为人所知且普遍不可用。[12]因此,要求电子资源的使用尽可能直观。档案馆和图书馆等机构的使用也不太直观。相反,只有具备一些档案经验,才会出现适当的机制来为自己的工作找到相关的材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比纯文字工作更加费力。研究人员必须前往档案馆,组织和资助这些旅行,并且在这样做时,考虑到非常不同的开放时间,解读不同字符系统中难以阅读的手稿,并且通常首先了解非常不同的档案归档系统,以便将相关材料带入阅览室。这里似乎也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数字技术尚未渗透到该领域,因为模拟研究所涉及的努力没有在评估中得到考虑,而在数字领域一切都应该是直观和简单的。

Stäcker的方法更进一步:对他来说,使用数字资源是日常工作,也是正确的做法。然而,他抱怨说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区别。为了闭合科学循环,并尽可能地利用科学成果,电子出版也是必要的。只有通过直接用元数据处理结果并链接到所使用的资源,才能完成这个循环。开放获取对他来说发挥着重要作用。他的贡献令人印象深刻地表明,人文社会科学的数字化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其中也包括研究研究对象本身的变化,数字化对研究对象有什么影响?它如何改变接收和生产流程等?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