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广告的发展,营销方式越来越多样,很多人曾调侃“科技以起名为主”,其实今天的营销行业也大差不差。 但营销的本质就是建立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各种营销新词的背后,终究离不开两件事——开拓新用户+维系老用户。现在的营销行业趋势是公私域协同兼顾,整体来看,公域场景承担的是开拓新用户的功能,私域则是维系老用户。 对此主流的营销手段有两种:流量营销和热点营销。 两者不能用单一标准去评判优劣,当然,很多企业也不会押宝到某个单一手段,一般都是两种方式同步进行,侧重比例不同罢了。 01 流量营销的走红和祛魅 流量营销的逻辑是通过流量的付费投放,进行目标用户群体的覆盖,并不断通过投放效果指标的数据回流优化投放ROI,从而实现越来越精准高效的投放回报。 在过去几年,尤其是对于一些面临生存困境的企业来说,快速见效的流量玩法,的确帮他们挺过了不少艰难时刻。 这其中,特别是某些“白牌”企业最为明显,他们通过买流。
量的方式实现转化,带来短期生意增长。但随着平台流量成本水涨船高,逐渐开始出现“投流预算追加就有转化、减少就马上停止增长”的现象,品牌很难指望通过这一单一手段来超越对手。 在整个流量 柬埔寨WhatsApp号码数据 营销的转化链路中,通过高昂的成本触达用户,看似转化了足够多的目标用户,但实际上你与用户之间没有正负反馈的深度互动,难以真正建立起用户心智,自然也就很难形成用户粘性。 总结来说,流量营销“可衡量可评估可把控”,是品牌迷茫期“看得见摸得着”的重要抓手。但也因为其过于导向效果转化的广告内容,让企业缺少与用户间的深度交互,失去输出品牌附加价值的机会。这对于企业长期品牌建设来讲“性价比”其实并不高,品牌可用但不可过度依赖。 02 热点营销的多维度价值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热点营销。
相比流量玩法,热点营销也能达到广而告之的效果,但要用“快速见效”“直接转化”来衡量的话,自然是略逊一筹的。可热点营销有其不可替代的一点——强互动,尤其是在全民参与的话题里与用户深度交互。 我们可以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强互动」的价值。广告本身对人的影响其实是非常短暂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遗忘。所以在品牌营销的过程中,即使目标用户被信息所覆盖,但如果这些信息的覆盖没有形成“强关系”的黏度,也就不会形成持续性的交易关系。 那么该如何与目标用户建立持续的关系?按照科特勒的营销理论“与用户建立持续关系的基础,是在信息到达后,通过各种经营手段围绕目标客户创造、建立和保持的持续性互动状态,它使得营销从信息的传播走到战略性的深度经营。” 这时营销场域的选择十分重要。能够既有热点又能强互动的平台,微博平台可以说是绕不开的选项,这或许也是很多。